五十肩最佳保守治療策略?肩關節擴張術的優勢與選擇解析
五十肩完整解析:5種有效保守治療方法,你試過哪種?
五十肩,醫學上稱為「黏連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常見的肩部疾病,特徵為肩關節的疼痛與活動受限。
五十肩的患者常主訴肩部大範圍劇烈疼痛,甚至痛到手臂、手肘,但就是摸不到痛點。這種痛還常常在夜間更明顯,甚至一側睡就痛醒,影響睡眠。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的肩關節活動範圍會開始明顯減少,常常表現為側平舉、穿衣服、扣內衣、梳頭……等日常生活基本動作的困難。
五十肩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大約有8成的原發性五十肩原因不明,約有2成與先前的肩部外傷、手術史有關。但無論如何,多數情況下都與肩關節囊內的慢性發炎、纖維化和沾黏有關。
目前,五十肩的保守治療方法眾多,主要目的是減輕疼痛、恢復活動度並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常見的保守治療包括:
物理治療:
強調伸展與活動肩關節的運動,目的是減少僵硬並恢復功能。
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如:克他服寧(cataflam)、布洛芬(Ibuprofen)等,用於緩解疼痛與發炎。
皮質類固醇注射(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CSI):
可快速減輕局部發炎,尤其是肩關節內注射。
關節擴張術(Hydrodilatation):
將液體注入肩關節內,撐開沾黏的關節囊並改善關節活動度。
其他替代療法:
如針灸/針刀、電刺激治療等,作為輔助方式提供短期疼痛緩解。
這些方法的適用與否,與患者五十肩的「疼痛」和「角度受限」情況有關,視階段與表現不同,並非對每位患者都有效。
五十肩最佳治療:肩關節擴張術真的有效嗎?
根據一篇2021年發表於《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的系統性回顧研究,肩關節擴張術(Hydrodilatation)結合皮質類固醇注射被認為是目前治療五十肩最有效的保守療法。
這篇研究透過檢索並篩選出一共涵蓋97項研究、5054名患者的8篇統合分析(meta-analyses),分析比較物理治療、關節內類固醇注射、肩關節擴張術三種療法,指標包括:
疼痛(VAS量表)、關節活動度(ROM)、肩部功能
在緩解疼痛方面:研究結果顯示,物理治療雖可改善關節活動度,但其止痛效果有限。單純關節內類固醇注射(減少約1.4分),或是肩關節擴張術(減少約2.1至2.3分)都能改善疼痛,但「肩關節擴張術結合類固醇注射」的效果最為顯著,疼痛分數的減少幅度可達到2.5至3分,顯著優於單一療法。
在改善關節活動度方面:研究主要評估「外展、外轉」兩個角度。整體而言,不管是單純物理治療、單純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單純肩關節擴傷,皆能一定程度地增加活動角度,然而都不如「肩關節擴張術結合類固醇注射」。
此外,單獨使用單項方法還有各自的缺點。例如:單純物理治療見效較慢,需要患者長期抗戰(通常需3~6個月)。單純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沒有從結構上破壞沾黏,角度的改善不如肩關節擴張。相對地,單純肩關節擴張缺少對發炎的處理,緩解疼痛較慢,通常還是需要配合口服消炎止痛藥。
總結來說,「肩關節擴張術結合類固醇注射」因為以下幾個綜合因素,被研究者認為是目前治療五十肩最有效的保守療法,包括:
– 多重機制:抗炎與結構改善同步進行,有效解決疼痛與黏連問題。
– 快速見效:短期內改善疼痛,為患者創造最佳的功能恢復條件。
– 效果持久:中長期活動度改善顯著,減少病情反覆的風險。
– 廣泛適用:適合於大多數五十肩患者,無論是疼痛或活動受限為主。
肩關節擴張術:治療五十肩完整步驟公開!
肩關節擴張術(Hydrodilatation)是針對五十肩的「超微創保守治療」,傷口只有少數幾個針孔,其目的是通過擴張肩關節囊來解除沾黏、減輕疼痛並恢復關節活動度,目前在台灣大多會配合類固醇、玻尿酸一起注射。治療通常在超音波引導下進行,以確保精確與安全性。
治療步驟如下:
1. 準備與定位:患者通常採取坐姿或仰臥,醫師會先評估角度受限狀況,配合超音波評估適合的入針位置。
2. 影像引導與穿刺:在超音波的輔助下,醫師將針頭精確地插入肩關節縫隙,進入關節囊,避免傷及周圍組織。
3. 注入液體:醫師將藥劑緩慢注入,藥劑通常包含「鹽水/葡萄糖水、局部麻醉劑、類固醇」根據患者的耐受度,注射量通常在10至30毫升之間。這過程中,液體會逐漸擴張關節囊,減輕纖維化與黏連。
4. 可選的玻尿酸注射:在液體注入後,部分醫師會同時注入不同等級的玻尿酸以輔助緩解發炎、增加潤滑,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5. 完成與觀察:整個過程約10分鐘,治療後患者可能感覺肩部有輕中度壓力或疼痛(首次不適感較強,後去通常會減輕),一般能在幾小時內緩解。
擴張技術大不同:關節囊保存vs破裂哪個好?
醫師在進行肩關節擴張術時,有一個重要考量是:需不需要把沾黏的關節能直接撐開到破裂?
如選擇「肩關節囊破裂技術」,醫師會刻意讓液體撐破關節囊,有時甚至會直接產生「波」的破裂聲。好處是能更快速地解除關節囊的沾黏,但藥劑會因此滲漏到周圍組織,引起不必要壓力與疼痛。
這種不適,可能立即引發局部肌肉反射性痙攣,隨後的軟組織水腫,會進一步暫時限制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增加物理治療的難度,讓患者短期內能難遵從物理治療師的指示進行復健,同時還可能造成功能恢復的延遲。
根據2024年發表於《Skeletal Radiology》的研究,在治療後1個月和3個月時,關節囊破裂患者的功能障礙分數(DASH),平均高出關節囊保存患者13至27分,反映出功能恢復的延遲。這種結果在多變量回歸分析中被證明獨立於其他變數(如初始疼痛分數、肩關節活動受限的嚴重程度)。關節囊破裂本身就是功能恢復的阻礙因素之一。
依據同一份研究,與關節囊破裂技術相比,關節囊「保留」技術在治療後1個月、3個月和6個月的追蹤隨訪中,疼痛指數(VAS)和功能障礙分數(DASH)顯著較低。(P < 0.001)。
總結來說,關節囊保存技術能有效保持注入液體(如類固醇)的滯留,從而最大化其抗發炎效果,同時避免液體外滲至關節外組織,減少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適,促進功能恢復。
五十肩保守治療無效?進一步治療的2種選擇
如果五十肩患者接受上述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口服藥、類固醇注射、肩關節擴張術、針灸/針刀)後仍無法達到預期的疼痛緩解或活動度改善時,可以考慮更積極,需要配合全身麻醉的治療選項,包括:
關節鏡關節囊鬆解術(Capsular Release):透過關節鏡進行微創手術,切除或鬆解關節囊的纖維化部分,快速恢復關節活動度。這個選項適合對活動受限嚴重且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
麻醉下徒手治療(Manipulation Under Anesthesia):這個方法是在全身麻醉下,由醫師強制拉伸患者的肩關節,從而分離關節囊的沾黏。優點是並非開刀,所以沒有完全沒有手術傷口,但一樣能短時間內顯著恢復活動度。缺點是非常依賴治療者的經驗與技術,存在施力不當反而造成骨折、肌腱或神經損傷的風險。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選擇了關節鏡手術或麻醉下徒手治療,都應立即開始配合密集的物理治療,以鞏固關節活動角度的進步,避免二次沾黏。
結語:找到最適合的五十肩治療
五十肩雖然困擾許多人,但治療選擇多樣且有效,特別是「肩關節擴張術結合類固醇注射」,以其快速見效和持久改善的優勢,成為首選保守療法。每位患者的情況不同,應根據病情與醫師討論最佳方案。若保守療法無效,手術或麻醉下徒手治療也可提供顯著改善。積極配合治療和持續肩部運動是關鍵,讓肩膀恢復靈活與舒適,重回無痛生活。
參考資料:
Ladermann, A., Suter, A., Rippstein, P., & Farshad, M. (2021). Hydrodilatation with corticosteroids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adhesive capsu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29(9), 2634–2643. https://doi.org/10.1007/s00167-021-06537-6
Bureau, N. J., Kinnard, P., & Cardinal, É. (2024). Does capsule rupture during shoulder hydrodilatation influence clinical outcomes? 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measures. Skeletal Radiology, 53(1), 97–105. https://doi.org/10.1007/s00256-023-04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