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運動傷害警訊:生長板損傷會長不高嗎?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的生長板損傷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最終身高。實際上,雖然常被稱為「生長板損傷」,也有人習慣稱為「生長痛」,但其實青少年運動傷害中常見的,往往是所謂的「骨骺損傷」,而且沒有真正損及生長板(Physis)。
(延伸閱讀:膝蓋前生長痛非正常!拖延增加變形與骨折機率)
本篇文章將帶您了解這類損傷的機制、影響與處理方式,幫助家長更安心地支持孩子運動。
生長板(Physis)和骨骺(Epiphysis)是什麼?
骨骺(Epiphysis)是長骨最靠近兩端的部分,參與關節的構成與活動,和生長板(Physis)一起參與骨骼的成長。
生長板(Physis)是一層存在於兒童和青少年骨骼中的軟骨組織,通常連接於骨骺(Epiphysis)之下,負責骨骼的生長。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生長板會逐漸閉合,直到骨骼生長結束。
生長板(Physis)對於身高增長非常重要,而兒童和青少年發生骨骺損傷(Epiphyseal Injury)時,有可能傷及生長板(Physis),因此許多家長會格外擔心。然而,事實上,多數骨骺損傷(Epiphyseal Injury)並不會干擾骨骼的縱向生長,所以並非所有的骨骺損傷(Epiphyseal Injury)都會影響身高。
骨骺損傷(Epiphyseal Injury)是否會影響身高,取決於受傷部位與類型。接下來我們就要來介紹骨骺損傷(Epiphyseal Injury)的分類與各種狀況下的具體影響。
骨骺(Epiphysis)的分類
骨骺(Epiphysis)依據所在的位置,以及承受的力量類型,可進一步分為:
壓力骨骺(Pressure Epiphysis):通常位於長骨的兩端,承受重量與垂直衝擊,參與骨骼縱向生長。
拉力骨骺(Traction Epiphysis):通常不在骨骼兩端,而是骨骼上的一些突起部位。又稱為骨突(Apophysis),負責骨骼周邊與橫向生長。主要作為肌腱與韌帶附著的部位,因此會承受這些張立結構的拉扯。
這兩種類型的骨骺具有不同的功能與特性,常見的受傷成因也不同,因此損傷後的影響也有明顯差別。
壓力與拉力骨骺損傷的差異
壓力骨骺(Pressure Epiphysis )位於長骨的兩端,主要承受垂直衝擊,造成損傷的原因通常是直接外力衝擊所造成的骨折。
兒童與青少年壓力骨骺損傷的常見分類是依據「Salter-Harris 分型」,其中第一、第二型通常沒有直接傷及生長板(Physis),第三到第五型則有程度不等的生長板(Physis)損傷。
Salter–Harris 骨折分類
分類 | 縮寫 | 記憶法 | 說明 |
---|---|---|---|
Type I | S | Straight across | 骨折直接橫截生長板 |
Type II | A | Above | 骨折處位於生長板及其上 |
Type III | L | Lower | 骨折處位於生長板及其下 |
Type IV | TE | Through Everything | 骨折從上到下都有 |
Type V | R | Rammed (crushed) | 生長板被粉碎碾壓 |
拉力骨骺(Traction Epiphysis),也就是骨突(Apophysis),主要作為肌腱與韌帶附著的部位而承受拉扯。如果受到損傷,主要是由過度的牽拉力量所造成,主要成因包括:
– 過度使用(Overuse):長期進行高強度訓練,特別是跳躍、衝刺或快速變向運動,容易導致骨突發炎。
– 生長快速期(Growth Spurt):青少年在快速長高的時期,肌肉與骨骼的成長速度不同步,造成肌肉拉力過大,對骨突形成過度牽拉。
– 柔軟度不足:肌腱與肌肉過於僵硬,導致牽拉力量集中於骨突,增加損傷風險。
哪一種骨骺損傷容易影響身高?
由於壓力骨骺(Pressure Epiphysis )主要參與骨骼的縱向生長,因此壓力骨骺損傷(Pressure Epiphysis Injury )較容易影響身高。細分來說,依據 Salter-Harris 分型,第三到第五型有程度不等的生長板損傷,所以較有可能影響影響身高。
至於拉力骨骺損傷(Traction Epiphysis Injury),或稱骨突損傷(Apophysis Injury),則通常不會導致身高受影響。然而這並不是絕對的,極端情況下,太嚴重或治療太遲的骨突損傷仍造成:
1. 骨骺過早閉合:嚴重的慢性炎症或反覆損傷可能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但極為罕見。
2. 嚴重變形影響下肢對稱性:若單側嚴重受損,可能造成腿長差異。
壓力骨骺損傷 | 拉力骨骺損傷 | |
---|---|---|
受傷機制 | 外力擠壓、撞擊為主 | 肌肉、肌腱、韌帶的不當牽拉為主 |
常見傷害 | 骨折 | 骨骺炎(Apophysitis)、撕脫性骨折 |
對身高的影響 | 影響機率較高 | 通常不影響,除非過於嚴重或延誤治療 |
手術必要性 | Salter–Harris 第三到第五型需要 | 通常不需要,除非撕脫性骨折明顯位移 |
兒童與青少年骨骺損傷的常見類型?
雖然常常被醫療人員稱為「生長板損傷」,但實際上,兒童與青少年常見的骨骺損傷,多半是所謂的「拉力骨骺損傷(骨突損傷)」且沒有真正損及生長板(Physis)。所以說,家長們多半不用因為醫師提到生長板損傷,就為孩子的身高感到焦慮。
常見的拉力骨骺損傷(骨突損傷)部位主要有:
部位 | 相關運動 | |
席佛氏病(Sever’s disease) | 跟骨後方 | 跑步、跳躍 |
奧斯古德-施拉特氏病(Osgood-Schlatter disease) | 脛骨粗隆 | 跑步、跳躍、足球、籃球 |
辛丁-拉森-約翰森症候群( Sindig-Larsen-Johansson syndrome) | 髕骨下方 | 跳躍 |
肱骨內上髁炎 (medial epicondylitis) | 肱骨內上髁 | 棒球、網球、排球、美式足球、游泳、標槍 |
髂嵴骨突炎(iliac crest apophysis) | 髂嵴 | 跑步、足球 |
坐骨結節骨突炎(ischial tuberosity apophysis) | 坐骨結節 | 跑步、足球 |
降低拉力骨骺損傷對身高影響風險的建議
不同於壓力骨骺損傷常與意外骨折有關,拉力骨骺損傷(骨突損傷)是可以透過良好的運動與傷害防護習慣預防的,以下是一些降低骨突損傷對身高影響風險的建議:
1. 避免運動過度:避免讓兒童和青少年過度參與運動,特別是在生長發育高峰期。
2. 正確的運動技巧:學習和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可以減少骨突損傷的風險。
3. 充分的伸展:運動後進行充分的伸展運動,可以提高肌肉和肌腱的柔韌性,減少對骨突(Apophysis)的不當牽拉。
4. 充足的休息:運動後要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5. 均衡的營養:確保兒童和青少年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 D,以維持骨骼健康。
6. 及時就醫:如果出現骨突損傷的症狀,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總結
骨骺損傷,尤其是拉力骨骺損傷(骨突損傷),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運動傷害,家長、教練和運動員都應重視。雖然骨突損傷通常不會直接影響身高,但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未及時治療,仍可能影響生長。
預防骨突損傷的關鍵是避免過度訓練、學習正確的運動技巧、運動前後充分熱身和伸展,以及保持均衡的營養和充足的休息。運動員、教練和家長之間的良好溝通對於及早發現和處理骨突損傷也至關重要。
如果懷疑出現骨突損傷,應及時就醫,並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復健,以確保兒童的骨骼健康發育,並能安全地重返運動場。